糖尿病检验9大项目详细解读
更新时间:2025/8/25 17:37:11 浏览次数:1122一、血液葡萄糖测定
1.参考区间
成人空腹血浆(清)葡萄糖:3.9~6.1mmol/L(70~110mg/dI)。
2.临床意义
血糖升高主要见于:
-
生理性血糖升高: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会导致生理性血糖升高;
-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同时有糖尿病症状(其中任何一项有异常均应于另一日重复测定),三项中有一项超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血糖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
-
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皮质醇增多症、生长激素释放增多等空腹血糖水平亦升高;
-
胰腺病变: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胰腺大部分切除术后等;
-
严重的肝脏病变:肝功能障碍使葡萄糖向肝糖原转化能力下降,餐后血糖升高;
-
应激性高血糖: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死等;
-
药物影响: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口服避孕药等;
-
其他病理性血糖升高:妊娠呕吐、脱水、缺氧、窒息、麻醉等。
血糖降低主要见于:
-
生理性低血糖:饥饿及剧烈运动后;
-
胰岛素分泌过多:如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瘤、胰岛素瘤、口服降糖药等;
-
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不足: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成人(酶法):FPG <6.1mmol/L;服糖后0.5~1小时血糖升高达峰值,但<11.1mmol/L;2h PG <7.8mmol/L。以上参考区间引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5版。
2.临床意义
-
有无法解释的肾病、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其随机血糖<7.8mmol/L,可用OGTT了解糖代谢状况。
-
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垂体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均可导致糖耐量异常,且各有不同的特征性OGTT试验曲线。
-
急性肝炎患者服用葡萄糖后在0.5~1.5小时之间血糖会急剧增高,可超过正常。
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免疫比浊法HbA1c:IFCC计算方案:2.8%~3.8%DCCT/NGSP计算方案:4.8%~6.0%酶法:成人HbA1c:3.6%~6.0%(此参考区间引自《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第5版)。
2.临床意义
四、糖化血清蛋白测定
1.参考区间
2.临床意义
五、脑脊液葡萄糖测定
儿童脑脊液葡萄糖:2.8~4.5mmol/L(50-80mg/dl)。
2.临床意义
六、尿液葡萄糖测定
2.临床意义
七、血浆乳酸测定
2.临床意义
血浆乳酸升高可见于:
-
生理性升高剧烈运动或脱水。
-
病理性升高
八、血浆丙酮酸测定
此外,血浆丙酮酸浓度检测也可用于评价有先天代谢素乱而使血乳酸浓度增加的患者。与乳酸/丙酮酸比例增加有关的先天代谢系乱包括丙酮酸羧化酶缺陷和氧化磷酸化酶缺陷。
九、血清β—羟丁酸测定
2.临床意义

体外诊断头条APP

CAIVD官方微信

CAIVD官方视频号

CACLP官方微信

CACLP官方视频号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 京ICP备15010734号-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