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55266676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专家共识

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2)解读

更新时间:2023/6/28 14:12:45 浏览次数:9032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崔巍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毕蕙教授联合国内50余名多学科专家撰写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2)》(以下简称《共识》)。该共识[1]旨在推荐将HPV核酸检测作为我国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方法,并针对其应用于宫颈癌筛查实践前评估和准备、具体用途和适用人群、实验室操作流程以及实施后监测和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科学建议,以推动我国HPV核酸检测全面、深入、规范、有序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我国宫颈癌消除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图片



1、HPV分型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



女性生殖道HPV感染较常见,但70%~90%的感染无症状并可在1~2年内消失,5%~10%感染女性会发生持续性HPV感染,并有可能进一步进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甚至浸润癌。HPV感染宫颈上皮后,因其基因型别不同、是否持续感染及持续感染时间不同,其致病风险也显著不同[2- 4]。因此,对HPV进行分型检测并明确是否存在持续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推荐意见1


(1)对HR-HPV核酸检测阳性者遵循“同等风险,同等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层管理。HPV16/18是致癌风险最高的型别,需及时转诊阴道镜以进一步评估。针对其他HR-HPV感染者,需积累更多致病风险的证据,并进行分流有效性的评估,从而提出适宜的分流策略。

(2)HR-HPV持续感染者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风险增加,建议采取更加积极的管理策略。



2、HPV核酸检测技术的分类和发展



目前,我国HPV核酸检测常用技术多以核酸扩增法及其衍生技术为主,包括:恒温扩增法、荧光PCR(PCR-荧光探针法)、PCR-毛细管电泳法、PCR-微流控芯片法、PCR-熔解曲线法、PCR-反向点杂交/流式荧光杂交法等[5-7]。总体而言,HPV核酸检测向着更多分型、更高灵敏度、更高特异度、更加自动化方向发展(常用方法学见表2)。

图片

推荐意见2


HPV核酸检测方法可以分为非扩增法和扩增法,这些方法可对HPV全基因组或某一片段(例如:以L1 DNA、E6/E7 DNA或mRNA等为检测靶点)进行有效检测。



3、HPV筛查流程



对适龄女性采用HPV核酸检测进行初筛,阴性者间隔5年后再次进行检测。对HPV初筛阳性者采用HPV基因分型和细胞学检测联合分流方法:HPV16/18阳性者及HPV持续感染者直接转诊阴道镜,非HPV16/18阳性者采用细胞学检测进一步分流。细胞学阴性者12个月后再次进行HPV核酸检测,细胞学阳性者直接转诊阴道镜。对阴道镜检查结果为低度及以上病变者行病理检查,病理结果为宫颈正常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者(≤LSIL)12个月后再次进行HPV核酸检测,病理结果为HSIL+者进行治疗,并在6~12个月后采用HPV核酸及细胞学联合检测进行随访,结果阳性者转诊阴道镜,阴性者每年进行1次随访,连续3年阴性则转为每3年1次随访,持续25年。流程见图2。

根据文献研究和临床经验,HPV持续感染可定义为:间隔 6~12个月的相邻 2次检测中,同一个体的宫颈检测样品显示为同种型别 HPV阳性[8-11]

图片

推荐意见3


(1)筛查人群:①优先对35-64岁女性进行筛查;②条件允许可纳入常规体检;单位组织的体检中也建议遵循这一建议。

(2)筛查方法:推荐将HR-HPV检测作为人群宫颈癌筛查的首选方法,筛查间隔为5年。

(3)HPV检测方法的选择:①至少检测13种HR-HPV(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②有条件时建议至少进行HPV16/18分型检测;③采用NMPA批准且通过实验室分析性能验证和临床性能验证的HPV检测方法。

(4)对于筛查中检出的HPV阳性者,应根据其发生HSIL+风险确定进一步管理建议:①HPV16/18阳性者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②非HPV16/18阳性者建议进行分流检测(细胞学检查或其他方法),分流检测阳性者转诊阴道镜检查;③HR-HPV持续感染者建议直接转诊阴道镜检查


展望


(1)HPV核酸检测创新技术发展

一方面需要开发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核酸检测一体机,更好地满足宫颈癌国家筛查计划对于大批量样品检测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开发操作更便捷、更低成本、更省时的便携式、小型化即时检测(POCT)系统,满足对结果的及时性需求。探索将HPV自采样方法应用于筛查实践的实施策略,以保障包括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地区在内的女性宫颈癌筛查的可及性。鼓励开展宫颈癌防控服务模式的实践应用与真实世界研究,应用模型预测宫颈癌防治效果和成本效益,为优化宫颈癌防控策略提供证据。

(2)HPV核酸检测的信息化管理

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HPV核酸检测和宫颈癌筛查服务深度融合,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的信息标准化建设

(3)HPV核酸检测在HPV疫苗接种后时代的应用

随着HPV疫苗接种的普及,我国将逐步进入后HPV疫苗时代,HPV疫苗覆盖型别感染及相关HSIL+发生率将下降,但是归因于非疫苗保护型别的宫颈病变问题将会日渐凸显,因此探索适合该阶段的基于HPV核酸检测的筛查策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HPV核酸检测在其他HPV相关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除宫颈病变外,HR-HPV感染还与肛门、阴茎、头颈等部位的癌前病变和浸润性癌相关,LR-HPV感染可引起肛门-生殖器疣和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等疾病。HPV检测对于以上非宫颈部位的HPV相关疾病防控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阴道镜与宫颈病变专业委员会,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子宫颈病理学分会, 等. 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中国专家共识(2022)[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16) : 1184-1195. DOI: 10.3760/cma.j.cn112137-20230117-00096.

[2] LiM, LiuT, LuoG, et al. Incidence, persistence and clearance of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among women in Guangdong, China 2007-2018: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J Infect Public Health, 2021, 14(1):42-49. DOI: 10.1016/j.jiph.2020.11.011.

[3] BondeJ, BottariF, IacoboneAD,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Same Genotype Persistence and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J]. J Low Genit Tract Dis, 2021, 25(1):27-37. DOI: 10.1097/LGT.0000000000000573.

[4] BondeJH, SandriMT, GaryDS, et al. Clinical Utilit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ing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a Systematic Review[J]. J Low Genit Tract Dis, 2020, 24(1):1-13. DOI: 10.1097/LGT.0000000000000494.

[5] 田亚宾, 张春涛. 人乳头状瘤病毒核酸分型检测试剂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肿瘤杂志, 2018, 40(10):729-735.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66.2018.10.003.

[6] WeiB, MeiP, HuangS,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ureX HPV genotyping test for the detection of high-risk HPV in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J]. Virol J, 2020, 17(1):171. DOI: 10.1186/s12985-020-01417-8.

[7] WangR, WuJ, HeX, et al. A Sample-In-Answer-Out Microfluidic System for the Molecular Diagnostics of 24 HPV Genotypes Using Palm-Sized Cartridge[J]. Micromachines (Basel), 2021, 12(3). DOI: 10.3390/mi12030263.

[8] Kim M, Park NJ, Jeong JY, et al. Multiple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Infec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HSIL and Persistent HPV Infection Status in Korean Patients[J].Viruses, 2021, 13(7). DOI: 10.3390/v13071342.

[9] Koshiol J, Lindsay L, Pimenta JM, et al. Persist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nd cervical neoplas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m J Epidemiol,2008, 168(2):123‑137. DOI: 10.1093/aje/kwn036.

[10] Rositch AF, Koshiol J, Hudgens MG, et al. Patterns of persistent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among women worldwide: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 J Cancer, 2013, 133(6):1271‑1285. DOI: 10.1002/ijc.27828.

[11] Stanley M. Host defence and persist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J]. Curr Opin Virol, 2021, 51:106‑110. DOI: 10.1016/j.coviro.2021.09.010.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