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83117325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跻身全国前10%三甲医院梯队,“国考”A+背后的破局之道

更新时间:2025/7/3 17:31:25 浏览次数:30

医院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清远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39年,上世纪90年代,因创立“优质高效低耗”医院管理模式而成为当时全国医院改革的一面旗帜,被评为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25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23年度国家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结果,清远市人民医院在全国1588家三级综合公立医院中评定等级为A+级,排名跃居全国前10%。 


鸢飞鱼跃地,北江有明珠,坐落于粤北的清远市人民医院检验医学部于2022年通过CNAS评审,成为粤北首家获得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单位;2024年检验医学部获批广东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以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获批为起点,检验科正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全力打造高水平区域检验医学中心。

一脉相承,清风煦暖启检验新章


检验科现已发展为医院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功能强大的平台科室。追溯至2015年,检验科率先引入罗氏CCM生化免疫流水线,开启实验室自动化征程;为了应对医院的高速发展,2020年科室全新升级为一条生化流水线和一条免疫流水线,使样本处理更加高效合理,检验流程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的跨越式提升,实现生化检测速度最高达9000测试/小时,免疫检测效率达850测试/小时,日均样本处理能力达6000份以上的高效模式,显著提高了检验科检测服务能力。 




流水线配套的前处理系统具备5分钟/批次的自动离心处理、防污染型自动开盖技术及多项目样本复用分杯流程,支持1200份样本的在线缓存,从源头减少人工干预,将样本前处理时间缩短50%。升级后,生化项目TAT由原流程的2.5小时缩短至2小时,免疫项目TAT由4小时压缩至3小时,整体效率优化幅度达20%;人工前处理操作占比从60%骤降至10%,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与操作风险。重要的是高质量的检测结果和更快的检测速度,让百姓有更好的就医体验。 


以终为始,智慧检验现远见卓识


2025年医院再次通过最新标准三甲复审,跻身全国前10%三级综合公立医院梯队,并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多年来医院积极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不仅是广东省 “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医院建设单位之一,也是广东省最早装备智能发药机器人和先进轨道物流系统的医院之一。轨道物流系统和生化免疫流水线的投入让日常工作更加高效,且逐步走向智能。


检验医学部智能IT功能


血清质量识别:内置高清照相机可识别样本血清质量,利用AI智能学习及时判断样本是否有溶血、脂血、黄疸等情况,做到检验前剔除问题标本,检验中可视化管理,检验后可追溯。



绿色通道:标本接收后无需分类、统一上样;优先标本在分类时优先处理,运输时优先安排,检测时优先进行,确保标本能更快完成检测。


智能预稀释:精确控制稀释倍数,可将检测浓度降低到检测标准,提高检测的一致性。相比人工手动稀释,智能预稀释在减少检测误差的同时也杜绝了试剂浪费,显著缩短出报告时间。



i-Report可视化:可视化智慧报表帮助科室每日从海量的数据中智能整合实验室运行模块,将实验室每日运转样本量、TAT分析、流程管理和质量指标参数清晰展现,挖掘流程瓶颈,赋能智慧管理。



自动审核:基于检测项目设置的自动审核规则,改善了人工审核存在的人员差异和判断不稳定等不足,提高了对异常结果的关注度,缩短报告审核时间。



PBRTQC实时质控:利用独创的AI参数推荐技术,依据专家共识开发的验证模拟工具,提前预警潜在的质量风险,早于QC结果发现检测系统异常,有效补充了室内质控体系,节约了复查成本和时间。



标本全流程追踪:搭载智慧化管理系统,员工可以随时可查看样本流程轨迹,在LIS系统中直接看到标本的照片和操作步骤,智慧检验尽在“掌”握。



通过技术赋能,检验科完成了自动化到智能化、智慧化的检验升级,在效率、质量与安全维度实现多重突破,为现代检验医学构建了可复制的作业范式。

精准分析临床检验 明察潜藏病患


检验科借助PIVKA-II等新型数字化算法标志物正重塑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一例AFP正常但PIVKA-II显著升高的HCC病例,探讨PIVKA-II在非典型肝癌表现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生物标志物临床实践提供实用参考。



病例详情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3月余”入院。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未定期行肝脏影像学随访。此次入院前,患者自觉右上腹部反复隐痛,呈阵发性,伴轻度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无进行性加重。


入院后常规检查提示凝血功能基本正常。生化检查中肝功能及白蛋白水平正常。肿瘤标志物检测显示:AFP、CEA及CA19-9均在参考范围内,唯独PIVKA-II显著升高,达1331.0 ng/mL。肝脏超声提示肝内存在占位性病变。进一步行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示肝右叶下缘可见一团片状稍低密度灶,向内下方隆起,大小约4 cm,密度不均,结合临床背景,考虑肝细胞癌(HCC)可能性较高。



诊疗经过

结合患者乙肝背景、影像学特征及PIVKA-II显著升高,最终诊断为肝细胞癌。经多学科会诊后,决定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中造影显示肿瘤血供丰富,碘油沉积良好。术后联合口服靶向药物仑伐替尼,术后1个月复查PIVKA-II降至550 ng/mL,影像提示病灶显著坏死。后续随访每3个月监测AFP、PIVKA-II及肝功能,每4个月复查增强CT。


案例分析

本病例的关键在于AFP阴性而PIVKA-II显著升高。研究表明,AFP表达缺失可能与HCC分化程度较高或特定分子表型(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相关,此类肿瘤常呈现惰性生物学行为[1]。相比之下,PIVKA-II升高源于肿瘤细胞内γ-羧化功能受损,未羧化凝血酶原蓄积,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血管侵犯及增殖能力呈正相关[2]。本例中,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排除维生素K缺乏或抗拮抗剂因素,进一步支持PIVKA-II升高源于肿瘤分泌。



从粤北地区起步的的清远市人民医院,历经不懈探索与实践,凭借先进的管理模式,跃居为全国“三级甲等”A+医院,书写着医院成长的传奇篇章。未来,检验医学部将以国家重点专科为目标,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为打造“省级区域医学中心,人民心中满意医院“持续奋斗,谱写更加辉煌的时代篇章。


参考文献:

1. Calderaro J, et al. Molecular diversit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Hepatol. 2017.

2. Tanaka Y, et al. PIVKA-II as a prognostic factor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