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79333329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mIHC+AI 临床应用与转化研讨会暨《非小细胞肺癌三级淋巴结构评估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会顺利召开

更新时间:2025/4/29 17:32:21 浏览次数:57

2025年4月25-26日,由淮海经济区病理联盟主办、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肺癌协作组协办、徐州市临床病理检验医学中心承办的“mIHC+AI 临床应用与转化研讨会暨《非小细胞肺癌三级淋巴结构评估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5版)》发布会”在江苏徐州顺利召开。




图片

淮海经济区病理联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刘慧教授、上海长海医院病理科主任朱明华教授、徐州市临床病理检验医学中心总经理卜令斌先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李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林冬梅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张智弘教授、国家卫健委医疗大数据专家组姜天骄先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主任邹泓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病理科主任滕梁红教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欧玉荣教授、湖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袁静萍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岳君秋教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李青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病理科主任章宜芬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主任武春燕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徐新宇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刘益飞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理科副主任魏晓莹教授共同出席本次研讨会。




权威致辞,拉开序幕


研讨会上,江苏省徐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姜勇先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宋军先生、特邀嘉宾朱明华教授及徐州市临床病理检验医学中心卜令斌先生分别致辞,为研讨会奠定专业基调,彰显各方对 mIHC+AI 领域发展的重视与期待。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来自全国各地的病理领域精英们汇聚一堂,围绕着人工智能未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mIHC 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展望、数字病理赋能肿瘤精准诊断、三级淋巴结构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了 mIHC 与 AI 的有机结合,加速了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为我国病理诊疗事业迈向精准化、高质量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共识发布,引领方向


图片

研讨会现场,全体专家共同见证了《非小细胞肺癌三级淋巴结构评估及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5 版)》的正式发布,淮海经济区病理联盟/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主任刘慧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李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林冬梅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主任邹泓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病理科主任武春燕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张智弘教授、湖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袁静萍教授、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岳君秋教授参与了共识发布仪式。




智慧碰撞,洞见未来


图片姜天骄 先生

国家卫健委医疗大数据专家组 


国家卫健委医疗大数据专家组姜天骄先生带来了《人工智能未来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题演讲:在医疗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AI 正成为革新诊疗模式的关键力量。


姜天骄先生深入剖析 AI 在医学影像识别、疾病预测、药物研发等多场景的应用 —— 如 AI 辅助影像诊断可大幅提升病灶检出率与准确性,缩短诊断时间;在药物研发中,AI 能加速靶点筛选与化合物合成模拟,降低研发成本。展望 AI 从辅助工具向深度参与诊疗决策的迈进,为医疗领域带来颠覆性变革。


图片邹泓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主任邹泓教授分享了《mIHC 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展望》:mIHC 作为下一代病理的核心技术,可在同一组织切片上实现多种标志物的检测,全面刻画肿瘤微环境细胞图谱。
此外,邹泓教授就课题组内的最新临床成果作了深度分享,展现了mIHC在肿瘤预后评估、免疫治疗方案制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提到了mIHC全自动技术平台结合AI病理分析,高效简化病理科工作流程,提高基层传统病理诊断效率。
最后,邹泓教授指出,mIHC技术是临床试验研究重要技术,多癌种专家共识在逐步建立,国家级政策文件鼓励病理科建设,各省市积极响应,财政部也大力支持医疗机构能力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病理行业发展趋势向好,市场潜力巨大!


图片

袁静萍 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袁静萍教授带来《数智病理赋能病理诊断》的精彩演讲:数智病理正通过“AI+数字化”技术颠覆传统诊断模式,湖北省率先推动全省142家医院病理科数字化转型,实现切片数字化管理、AI质控及远程会诊。


袁静萍教授介绍了数智病理的应用场景,包括AI辅助细胞学诊断、AI辅助组织学诊断、AI辅助免疫组化的判读、AI辅助蛋白表达的预测、AI辅助基因突变的预测和AI辅助肿瘤预后判断等。随着下一代病理技术的发展,病理医生可以探索更多肿瘤微环境的空间表型信息,通过mIHC技术可精准分析多种蛋白共定位,解决诊断难点。结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基于mIHC的探索工作,她展示了数智病理未来的临床应用场景,包括淋巴瘤EBV检测、Ki67精准诊断、胸腔积液细胞蜡块在肺癌诊断和TILs的诊断等。最后,袁静萍教授强调,未来需要深化多组学数据与AI融合,构建更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助力病理医生提升效率与精准度,让AI成为“不会替代医生”的超级助手,推动癌症诊疗迈向新台阶。


图片李媛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在肿瘤治疗的研究前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李媛教授带来了《三级淋巴结构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的分享。李媛教授围绕三级淋巴结构(TLS)展开深入探讨,详细阐述了 TLS 在肿瘤微环境中作为 “免疫枢纽” 的重要作用,从其存在形态、成熟度、空间分布及密度等维度,系统分析了 TLS 与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之间的关联。临床研究数据表明,TLS 的存在与肿瘤患者更好的预后相关,成熟的 TLS 更能显著提升患者生存率,使其有望成为肿瘤预后评估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讲座中,李媛教授深入解析了 TLS 激活免疫治疗的机制,包括促进免疫细胞活化、加速抗原呈递以及优化免疫细胞募集等方面,为肿瘤免疫治疗方案的优化和受益人群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李媛教授还介绍了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mIHC),该技术凭借单张切片实现 3-9 项指标同步检测的特性,为精准研究肿瘤微环境和 TLS 特征提供了有力工具。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由上海长海医院朱明华教授主持全体嘉宾讨论环节,各位专家凝聚共识,共绘 mIHC+AI 发展蓝图,推动多方合作与资源整合。





携手共进,展望未来



mIHC 与 AI 的融合,正以蓬勃之势改写医学临床应用的版图。从精准诊断到治疗策略创新,从肿瘤微环境解析到免疫治疗优化,二者的结合不断拓展着医学的边界。我们期待,此次研讨会的成果能如星星之火,点燃更多创新实践,推动精准医疗迈向更高维度。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与各界的持续深耕,mIHC+AI 必将在疾病诊断、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等方面释放更大潜能,为患者带来更精准、更高效的诊疗方案。让我们共同保持对这一领域的热忱关注,期待更多突破性进展,携手见证医学创新引领健康未来的辉煌篇章!


图片


图片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