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国庆节第—天,读完了2025年6月出版、7月购买的新书《中国病理人》,书中记录的40位病理⼤师,是中国病理学科跨越100年的历史印记。40位大师博学多才、成绩优秀、持之以恒、严谨务实、诲人不倦。他们大多数都有出国留学一国甚至多国、精通一门甚至数门外语,跨越血雨腥风的烽火年代,扎根祖国,服务人民,成为中国病理学主要创始人。
我作为1969年的生人,40位病理大师中,我们常常在不同的场合听到他们故事片段 ,现在有这样—本完整的书,让我们有机会比较全面地学习前辈的学科贡献和精神风貌 ,十分及时 。感恩老一辈病理学家开辟的病理事业和奠定的学科基础,激发后辈传承老一辈病理学家的专业精神和职业信仰。
十分幸运的是,在这40位病理大师中,我直接得到于佩良教授的指导,1995年至1996年,我在原山东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留校工作,常常跟随于教授看会诊切片 ,于教授不仅耐心地进行讲解,还会告诉我这是哪个医院来的切片,比如济宁的、滨州的,会说道说道这些地方病理发展的不容易,一个医生、一名技术员、一台烤箱,全手工地开展病理诊断工作。有时还会将诊断思路完整地写下来,让患者带回去给当地的诊断医生参考。我在弋矶山医院工作时,于佩良教授还写信关心我的工作和生活,鼓励我继续学习进取。
2025年9月27日,是齐鲁医院病理科成立100周年的庆祝会议,走到齐鲁医院门口,巧遇齐鲁医院病理科创始人侯宝璋教授的孙女侯元怡,我恰好带着这本书《中国病理人》,刚刚读过侯宝璋教授章节(第19页,书中介绍的第二位病理大师),才第一次得知我曾经学习和工作的科室,就是侯宝璋教授1925年创立的,距今有100周年的历史了。随即在医院门口和会议室外的纪念板前拍下珍贵的包含主编卞修武院士、丁彦青教授、侯宝璋教授照片和侯元怡与我的合影,记录下跨越百年的珍贵时刻。
阅读下来,发现40位大师中,有一位是台湾学大病理学科创始人叶曙教授,简介中看到叶教授著有《闲话台大四十年》,赶紧从淘宝网上购买, 今天读完,深受启发,部分页面已拍下来发给科内同事分享。叶教授在26年时间,将台大病理科从7间房间和1间标本室, 发展到占新建大楼四层——解剖室一层、电子显微镜一层、研究室一层和办公室一层,花了不知多少心血,来之不易 。与所有的教授一样,叶教授为学科发展、培育新人殚心竭虑,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后生感到幸福得意,也为看不惯的事情愤慨直言。文章中介绍叶教授除了撰写过专业书籍外,还有另一本传记《病理三十三年》,可惜淘宝网上没有淘到,我猜想叶曙教授一定有在这本《闲话台大四十年》中所记之情怀,所写之文字:让医院病理科能建设发展 ,让各⼤医院的病理科能有传人, 医院幸甚!病人幸甚!
100年,一世纪,跨越2个千年,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国喜庆双节之日,汲取先辈的力量,把握现在,开拓新百年国家和学科的未来。
侯英勇
2025年10月1日国庆中秋双节
作者介绍
侯英勇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主任、病理基地主任、病理专科基地主任
主要学术兼职:
卫计委病理质控中心首批分子病理示范实验室(PQCC)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学分会首批骨干医师培训基地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学术成就:
建立12项指标的胃肠道间质瘤良恶性、分期分级方法
首次提出胃癌HER2免疫组化双蜡块以及全蜡块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明高产组织芯片和高产细胞芯片制作方法
发表文章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SCI收录90余篇,主编 《胃肠道间质瘤》 专著一部,主译《癌症分子检测》, 副主编专著两部,参编专著两部。
获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市科委基金9项、上海市重要薄弱学科基金1项、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振龙头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
申请专利21项,转化10项,完成I类试剂注册1项。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