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80164256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图解2017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进出口状况及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

更新时间:2017/8/9 9:47:32 浏览次数:279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医疗消费的增长,我国医疗器械工业销售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工业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2,280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4,241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79%。


行业进出口表1.png


从医疗器械细分行业占比看,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与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的收入对比较为平衡,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占比略高,2015年为56.17%。与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相比,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具有体积小、价格低、使用频率高的特点。2011-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细分行业的收入对比如下图所示:


行业进出口表2.png


近五年,我国药品工业与医疗器械工业销售收入比约为4.2:1,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处方药/器械的比值约为2:1)。由此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前景广阔,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1-2015年中国医疗器械与药品工业销售收入对比

行业进出口表3.png


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状况分析

2011-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由109亿美元增长至173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2.24%。

2015年,我国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医疗器械产品有43个品种,同比增加了8个品种。其中,通用诊疗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弥补生理缺陷的康复用具、X射线断层检查仪、内窥镜、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为主要进口产品。


2011-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的进口情况

行业进出口表4.png


2011-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总额由157亿美元增长至21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6.08%。与进口总额相比,出口总额的年均增长率相对较快。

    

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有48个,同比增加了5个;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93个。其中,听力器、医用消毒剂产品出口额同比增幅超过3位数。


2011-2015年我国医疗器械的出口情况

行业进出口表5.png

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居民收入增加,医疗卫生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的攀升,中国居民的医疗卫生消费能力也不断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的居民收入从2008年的130,078.1亿元增至2015年的309,490.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3.18%。自2011年至2015年,中国人均卫生费用从1,807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953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06%。

    

(2)我国人口数量平稳增长和老龄化进程加速,医用敷料市场需求巨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2015年,中国人口规模呈平稳增长趋势,2011年、2013年增长率在0.5%以下,其余年份增长率均保持在0.5%以上,2015年达137,462万人,同比上年增长0.50%。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容量。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人口总数的增长可能进一步加快。

    

从2011-2015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趋势看,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15年的比例达到16.10%,该现象表明中国老龄化结构趋势已确立。60岁以上人群是老年性疾病及慢性疾病的高发人群。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资源的1.9倍;60岁以上慢性疾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的3.6倍。

    

由此可见,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将促进医疗市场不断扩容。

    

中国人口老龄化使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近10年全国三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人口老年化使得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肿瘤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病(如糖尿病等)、循环系统疾病、类关节炎等病症的患病率迅速增加,成为推动伤口护理产品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人口老龄化带来入院人数和手术人次逐年增加,住院人数在2015年突破2.1亿人,手术人次在2015年达4,555万人次,为手术衣、手术单和手术包等手术感控类产品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总体而言,我国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推动了我国医用敷料市场的扩容。


2011-2015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及手术人次变化

行业进出口表6.png


(3)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拉动医用敷料市场的消费增长

中国城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已由2004年约10%的医保覆盖率扩大到2011年约97.5%,2015年约100%覆盖。我国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逐年增加,至2014年分别达到2.83亿人和3.14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由2009年、2011年的8.32亿人以上下降到2013年的8.02亿人,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城市统一实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即由原来的参合人数转变为城镇医疗保险,因此参合人数有所减少。

   

医保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促进医疗消费的增加,从而拉动医用敷料的临床应用量。


中国城市/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率变化

行业进出口表7.png


(4)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以及行业监管制度完善促进医用敷料行业健康发展,给规模化企业带来发展机遇从过去三年来发布的多项政策看,发展医疗器械产业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医疗器械行业受到高度关注,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受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地位提升的影响,医用敷料行业的发展也获得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2017年1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两部委联合印发《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再次明确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重要地位。

    

医疗卫生用纺织品是六大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提出要加快推广手术衣、手术洞巾等一次性医用纺织品的应用,并提出将医用一次性纺织品纳入医保。

    

我国的医疗保障报销制度对医疗器械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在医保支出收紧的大环境下,各级医院都有控费的压力,同时,医用敷料作为基础耗材,在医疗机构的使用量巨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对其价格较为敏感。选择价格较低的优质国内产品成为趋势,总体有利于国内大型企业的产品销售。

    

医疗器械行业的招标制度也正在经历进一步深化改革。过去,中小医院多以市级、县级为单位进行联合招标,大型医院则可自行招标。为整顿招标工作,为患者带来质优价廉的产品,国家积极推进以药品为参照的医疗器械省级招标平台。目前,已有部分省市正在进行医用耗材的阳光采购平台搭建和集中招标的尝试,例如浙江省、陕西省、福建省等地,预计未来采取医用耗材全省集中招标采购的省市将持续增加。从各地的招标文件看,招标中对于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按营业收入分级别)、产品质量可靠(产品线通过欧美地区的认证、产品出口海外)的国内企业有一定倾斜,有利于大中型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淘汰生产力落后的小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提升国产产品对进口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医药流通领域“两票制”的推行亦给大中型医药产品生产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2017年1月9日,卫计委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意味着药品领域的“两票制”全面推行。“两票制”是指医药产品从生产厂家销售给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销售给医院再开一次发票,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结算药品货款、药品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结算配送费用,以“两票”替代目前常见的四票、五票,旨在缩短流通环节、降低医院采购成本。而在医疗器械方面,目前已有部分省市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推行医用耗材的“两票制”改革。“两票制”下,为了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采购需求会向产品种类更齐全、产品质量更稳定可靠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倾斜,进而提升行业集中度。

    

2014年12月29日,国家食药监局公布《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规范》要求企业结合产品特点,建立健全与所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应当将风险管理贯穿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全过程。《规范》的全面施行将提高医疗器械的准入门槛,有助于加速行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实力雄厚、技术创新的企业发展。

    

总体而言,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医药卫生体制深化改革以及行业监管制度逐步完善,国内大中型医用敷料企业将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5)技术进步带动行业结构化升级

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及技术发展历史较短,我国医用敷料行业的技术基础较薄弱,对于伤口护理理念的普及程度不足,新型伤口敷料的供应有限,手术室感染控制以__重复使用的棉布制品为主,手术感染率较高。但随着我国对于医药工业的重点支持、国内研发人员水平提高、国内医用敷料企业加大对医用敷料的研发投入,以及医用无纺布等新型材料的发明和使用,我国医用敷料行业的技术水平已经得到较大提高,伤口护理产品陆续更新换代,用完即弃的一次性手术感控类产品的普及率也在逐步提升,带动行业结构化升级。

    

2、不利因素


(1)原材料价格波动

医用敷料行业主要采购的原材料为棉纱、无纺布及其他化纤类原料,其上游产业主要为棉纱产业、棉花产业及石油化工产业。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汇率波动的影响,棉花和石油等大宗商品过去五年价格出现较大的调整,未来的价格走势也存在不确定性。

   

 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生产企业的利润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

    

(2)人力成本提高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至2015年全国制造业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24,138元、28,215元、32,035元、35,653元和38,948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71%。人力成本的提高叠加原材料、运费成本上升,使得出口的竞争优势减弱,长期来看面临来自东南亚地区劳动力成本较低国家的竞争。

    

(3)国际厂商的竞争

我国医用敷料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而国际医疗器械巨头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科研实力强,在高端医用敷料领域保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厂商在中国市场的不断渗透,给我国本土医用敷料生产企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