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安全可信方面的应用行情已经大热。2016年,区块链技术首次被列入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为实现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权的目标,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试验和应用被寄予厚望。简单来讲,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的底层技术架构,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让每个人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又可以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近日,常州市医联体区块链试点正式与大家见面,这也是中国第一个基于医疗场景实施的区块链应用。
前沿科技用低成本化解“信息孤岛”
去年十月,常州和福州、厦门、南京一道,成为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首批“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试点城市,将在建设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集成医学大数据资源,构建临床决策、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支持系统,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化健康医疗设备以及建立健康档案等基础数据库上发力,利用信息化手段破解医疗难题。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常州市天宁区卫计局副局长张科和郑陆镇卫生院院长张志宏都发现,各医院之间信息不互通的问题不仅让信息化工作难做,更是让医改工作得不到最佳的成效。
“天宁区正在加快医联体建设,以群众健康管理和慢性病诊疗为重点,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不过现有的中心化区卫平台,在开发成本、响应速度方面都不能很好的满足点对点的互联互通需求。”张科向记者表达了对新技术的渴望。
同样,张志宏也指出,之前天宁区没有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每家医疗机构的庞大信息,都需要分散传送到市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但是各医疗机构之间并不互通,很多业务诉求都没法实现。如何保证个人隐私的健康信息,在流通存储中的安全,也是现有平台的难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常州开始尝试区块链这一在医疗领域应用并不广泛的新技术。
一个多月的时间下来,确实感受到了变化。张科告诉记者:“我们和人民医院现在的信息互通是非常顺畅的,也基本实现了当初勇敢尝试区块链的目的。”
据介绍,以分级诊疗就医体验为例:居民就近卫生院体检,通过在区块链上的体检报告分析,筛查出心脑血管慢病高危患者,5%左右的需转诊患者可以由社区医生通过区块链实现病历向上级医院的授权和流转。而上级医院的医生,在被授权后可迅速了解病人的过往病史和体检信息,病人不需要重复做不必要的二次基础检查,就可以享受医联体内各级医生的“管家式”全程医疗服务,实现早发现、早诊疗。
(常州医联体区块链应用试点成效)
在技术层面和执行层面上,区块链与传统的中心化存储平台相比,响应时间更短,传统对接方式会将周期拉长到三、四个月,而区块链可以非常小而快捷的实现目标。而且区块链不需要采购平台和机器,只要网络相通,社区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有的旧机器就能点对点的连接起来。
据了解,区块链内的数据存储、流转环节都是密文存储和密文传输,即便被截取或者盗取也无法解密。此外,专门为常州医联体设计的数字资产协议和数据分级体系,通过协议和证书,明确约定上下级医院和政府管理部门的访问和操作权限。同时,审计单位利用区块链防篡改、可追溯的技术特性,可以精准的定位医疗敏感数据的全程流转情况。
全世界56%的医疗机构将投资区块链技术
全球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发布的《2017年顶级信息通信技术分析报告》中,区块链与人工智能、5G等共同被列为现今十大变革性信息通信技术。
Google旗下的AI健康科技子公司DeepMind Health也和英国NHS签署了一项协议,宣称将使用比特币底层技术区块链,让医院、NHS,甚至病人自身都能实时跟踪其个人健康数据。
IBM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16%的医疗机构已经有明确计划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开始实施区块链工具。同时,IBM还预言,全世界56%的医疗机构将在2020年前投资区块链技术。
基于区块链技术,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监管部门、可穿戴设备厂、医保和商保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及消费者个人等都能获得不同的技术价值,最终形成一个闭环的区块链医疗网络。这也是区块链技术的最终目的——实现医疗场景有价值信息的安全、便捷、可控的流动。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