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恩平市卫计局在恩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及稳步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政府财政对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围绕卫生强省战略,恩平市卫计局及时制定印发《恩平市建设卫生强市实施意见和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指导推进卫生强市建设工作。成立恩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卫生强市)领导小组,由恩平市委书记谢超武任组长,统筹推进恩平市医疗卫生事业深入发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恩平市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恩平市3家试点医院已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阳光用药”和执行“药品三控”制度,推进“三平”医疗服务建设。统筹推进管理体制、人事分配制度、补偿机制等各项改革及完成以理事会管理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强村卫生站公建民营建设,已建成23间,在建30间。定向免费培养乡村医生73名,推行乡村医生“一村一站一万元”补贴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加强卫生对口支援、人才智力下乡帮扶和“百医牵百村”扶持工作。
去年以来,恩平市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着力实施“医联体”建设。2016年10月、12月,恩平市人民医院与沙湖镇中心卫生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与大槐镇中心卫生院先后举行了“医联体”挂牌仪式。恩平市卫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整合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利用“互联网+”开展三级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使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医联体”管理,实现完成县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通过“1+N+N医联体”,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以县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的方式,使县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基层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分别选定沙湖镇、大槐镇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分院,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落实行政管理、人员、业务、财务和药品等“五个统一”,促进“医联体”框架内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机制建设,有效分流病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今年9月27日上午,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卫生院(恩平市第三人民医院)易址迁建工程开工仪式在大槐镇中心卫生院新址(大槐镇恩江路大槐高速出口)举行。据悉,该项工程是粤东西北地区45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江门市16家“医联体”试点分院之一。该院选址恩平园区大槐路段,按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将其建设成为一家现代化的医院,可服务周边地区逾16万人口。该项目获得省补助1.17亿元、江门市补助3150万元。
中医药强市建设
今年,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顺利通过了二级甲等中医院复审;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不断加强,该院糖尿病科、针灸理疗康复科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全国农村医疗机构中医民族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并通过验收,针灸理疗康复科和骨伤科被广东省中医药局确定为“十二五”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项目。恩平市人民医院设立了中医科、中药房;全市100%乡镇卫生院、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提供15项左右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最多的能提供25项服务;100%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6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建设加快推进
恩平市积极参与完善江门市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网站、微信、APP、电话、自助机等多渠道的预约,方便群众有计划就医。利用“互联网+”,率先在江门地区开展三级远程诊疗和影像远程会诊服务。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除与大槐镇中心卫生院开展远程会诊之外,还与其余13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连接了治未病中医诊疗平台;恩平市人民医院除了和沙湖镇中心卫生院实施远程会诊之外,也计划与其他8个一体化单位实施远程诊疗,并逐步覆盖至所有村卫生站,市、镇、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二甲医院的医疗服务,有效地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也解决基层医疗技术薄弱问题。
下一阶段,恩平市卫计局将巩固和扩大综合改革成效。统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使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努力让群众就地就医。
着力打造恩平优质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加大投入,逐步改善优化三大公立医院的软硬件建设,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推广恩平市人民医院与沙湖分院、恩平市中医院与大槐分院一体化管理的经验,全面铺开医联体工作。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切入口,全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工作。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