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您是第 82929325 个访问者!
您好,欢迎来到全国体外诊断网(全国实验医学网)!
热门搜索:分会介绍 | 会员名单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界动态

医疗竞价广告“卷土重来” 想搜李逵竟推李鬼

更新时间:2018/5/11 14:32:58 浏览次数:1768

两年前,搜索引擎让推荐的不实医疗广告进入公众视野。近来有网友注意到竞价医疗广告改头换面、变换载体,又卷土重来。这些搜索网站有的公然将正规名牌医院名称售卖给他人,为“高仿”冒牌医院“揽客”;有的表面在PC端下架了医疗广告,转眼却在移动端App中将广告置顶,以算法精准推送。

 

医疗竞价广告悄然重现,搜病名先推荐医院

近日,不少网友和媒体都对医疗竞价广告在搜索引擎“死灰复燃”进行了曝光。据披露,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上检索疾病关键词,排名前几位大多是医院的广告,点击进入即出现聊天界面。据了解,那些对疾病“侃侃而谈”的客服,可能没有任何医学知识。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忽悠搜索者到医院就诊并想方设法掏他们兜里的钱。

 

2016年,大学生魏则西的遭遇揭露了医疗信息“竞价排名”的内幕:在搜索引擎上排名靠前的医疗信息,靠的不是医疗技术和患者口碑,而是花钱多少。在有关部门的查处下,百度随即承诺“撤除疾病搜索置顶推广”。

 

仅两年,承诺下线的医疗置顶广告竟然杀了个“回马枪”。套路渐欲迷人眼,广告“变脸”花样多,当前医疗竞价广告为了表面掩人耳目,不但实行“精准推送”,不少网站还搞出五花八门的新套路,让人防不胜防。


花样一:搜“李逵”来“李鬼”,公然把公立名牌医院搜索名称卖给他人。一家熟知竞价广告套路的民营医院负责人表示,疯狂的竞价已经严重破坏了行业秩序,一些平台甚至把三级医院、常见病症名称等关键词公然出售,只要花钱,就能让想找医院治病的患者点进自家网站。有的民营医院为了“打开市场”,专门搞这种购买别家医院名称的把戏,而平台网站通常坐收渔利,谁出价高就卖给谁。

 

花样二:移花接木,在移动端实现“精准推送”。为了尽可能掩盖广告竞价的事实,搜索引擎还将PC版和手机版移花接木,搜索同样的内容,得到全然不同的结果。在网页百度、搜狗里搜索“脊髓瘤”关键词,广告没有了踪影。但在手机百度、搜狗浏览器App搜索相同关键词发现,出现在首屏的前两条皆为医疗广告,点击之后跳转至某医院页面,随后弹出该院“专家会诊”咨询界面。


花样三:内容改头换面,“软文营销”迷惑性更强。有民企网络部人员介绍,如今互联网广告已经细分到“信息流”“合约”“直通车”等多个门类,不同渠道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很多平台会主动联系顾客,提供价格不等的各种“打包服务”,版面位置、广告内容,各有各的报价。很多医疗竞价广告现在会包装成病人叙述看病过程的“软文”出现在“信息流”“社群”等载体中,真假难辨。一般企业在百度投放广告一个月少说要花三四十万元,多的高达几百万元。


让法律长“牙齿”,净化网络空间应常抓不懈

多名行业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算法既可以成为处理违规操作的“滤镜”,也可以成为“精准开发病人”的“推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还是企业违法成本太低,牟取的利益远高于因此可能付出的成本。


“全球范围内,针对互联网企业已经有不少‘天价罚单’案例,比如欧洲在5月下旬生效的数据保护和隐私监管法规,将对违法者处以最高达全球收入4%的罚款。”互联网律师董毅智以此举例说。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律师赵占领说,互联网平台不能逃避责任,对经由自己平台投放的广告真伪、投放人资质等应进行审核。在这些方面,有关部门已有明确规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分会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上海市长宁区延安西路1118号龙之梦大厦2209室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