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吗?
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多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这项被称为黄金标准的检测还是有很多值得医务人员和患者注意的细节,今天我们再来谈一谈OGTT。
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通常75克),其血糖浓度略有升高,一般不超过8.88mmoI/L,并于2小时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耐糖现象;而在内分泌失调或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引起代谢失常时,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2小时内不能恢复正常者,即称糖耐量减低。
壹 OGTT就是检查耐糖现象是否正常,即是否有糖耐量减低的一种试验。
1 做OGTT试验前3天,不应该控制饮食,每天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不应低于150克,并且维持正常活动。
2 影响本试验的药物(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的药物)应停用。
3 试验前病人应禁食10~16个小时(切勿超过16小时)。
4 试验当日早晨空腹静脉取血后在5分钟之内饮入300毫升含75克葡萄糖粉或者82.5g单糖的糖水,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静脉取血一次,并同时做尿糖定性试验。整个试验中不可吸烟、喝咖啡、喝茶或进食,应保持安静状态。
贰 试验结果的判读
1 正常糖耐量: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葡萄糖30min~60min达高峰,峰值<11.1mmol/L;120min时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尿糖均为(一)。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糖负荷的能力好。
2 糖尿病性糖耐量:空腹血糖≥7.0mmol/L;峰时后延,常在1小时后出现,峰值≥11.1mmol/L;120min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即>7.8mmol/L,其中服糖后2h的血糖水平是最重要的判断指标。许多早期糖尿病病人,可只表现为2小时血糖水平的升高,且尿糖常+~++++。
糖尿病人如合并肥胖、妊娠、甲状腺功能亢进,使用糖皮质醇激素治疗或甾体避孕药时,可使糖耐量减低加重。
3 糖耐量受损(IGT):此为轻度的耐糖能力下降。在非妊娠的成年人,空腹血糖在6.11~7.Ommol/L,120min血糖水平在7.8~11.1mmol/L之间。IGT病人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1/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1/3的人最终转为糖尿病。而且这些病人不易发生糖尿病所特有的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或肾小球的微血管病变,出现失明或肾病,而容易发生小血管合并症,如冠状动脉或脑血管病(冠心病或脑卒中)。
4 其他糖耐量异常:
A:平坦型耐糖曲线:其曲线特征是:①空腹血糖水平正常;②糖负荷后不见血糖以正常形式升高。不出现血糖高峰,曲线低平;③较短时间内(一般1小时内)血糖即可恢复原值。可由于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引起。或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及胰岛素分泌过多等引起。此时由于糖异生作用降低,组织对糖的氧化利用加强而表现为糖耐量增加。
B:储存延迟型耐糖曲线:特点是服糖后血糖水平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1.1mmol/L,而2h值又低于空腹水平。这是由于胃切除病人于肠道迅速吸收葡萄糖或严重肝损害的病人肝脏不能迅速摄取和处理葡萄糖而使血糖升高,引起反应性胰岛素分泌增多,进一步致肝外组织利用葡萄糖加快,使2h血糖明显降低。
叁 测空腹血糖别饿太久
空腹血糖可反映胰岛功能,是临床上常用的一个指标。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患者对“空腹”有诸多误解,有的认为空腹就是要饿肚子,饿的时间越长指标越准,也有的患者害怕指标会高,在抽血的前一天晚上不吃或少吃,或拖延到第二天上午10时以后才去抽血。
其实,空腹并不是要饿肚子,人的机体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当身体处在饥饿状态时,体内各项机能指标都会发生变化,这样采集到的血样标本就会失真,从数字上看结果可能“正常”,但背后可能掩盖患者真实的病情。
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糖尿病患者空腹时间太长,血糖化验结果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低于实际指标,容易被误认为血糖控制得很好,二是有些糖尿病患者自身血糖调节极其敏感,饥饿时间一长,会立即调动体内糖元以供急需,导致血糖水平反而比平时高出许多。这两种假象都会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而误诊误治。更值得注意的是饿的时间太长,有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低血糖甚至昏厥而危及生命。
化验空腹血糖的时间最好在餐后8~12个小时之间,抽血的前一天晚上,应正常饮食,饭菜宜清淡,不要喝酒,饭后不喝咖啡、浓茶,10时之后不要进食,并保证充足睡眠。第二天早晨起来后不要吃任何东西,少喝或不喝水,同时,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做过于剧烈的活动,抽血时间最好在清晨6~8时,这样的血样标本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情况。
邮政编码:200052 电话:021-63800152 传真:021-63800151 京ICP备15010734号-10 技术:网至普网站建设